助听器不是万能的,这些技巧会让你听得更好!

助听器不是万能的

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听障者的聆听和交流,但是即使是功能最先进的助听器,也不能达到正常听力水平。

因此,助听器佩戴者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交流技巧。


01

近距离交谈


正常的语言交流在有效范围内才能进行,如果超出该范围,人的语言识别能力就会下降。

因此,要获得最佳的语言交流效果,助听器佩戴者应与谈话者面对面,并处于助听器最佳听声范围之内。

02

谈话者发音清晰、音量适中


谈话者正常的音量清晰的语音非常有助于助听器佩戴者的聆听,否则将会使谈话难以理解。

正常音量、发音清晰,这正是许多新闻播音员的说话方式。

研究表明,正常音量、清晰的发音能显著改善噪声和回响环境中的言语感知效果,对于助听器佩戴者的清晰聆听十分重要。

Payton等证明在较差的听觉环境中,使用清晰的发声方式,正常听力者的言语感知平均可提高20%,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平均可提高26%。

因此,助听器佩戴者可以主动告知谈话者自己有听力障碍,请谈话者用正常音量清晰发音,更有利于交谈的正常进行。


03

充分利用唇读

唇读的最佳距离为1.5米,在此距离内,与谈话者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助听器佩戴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唇读。距离超过6米,唇读效果会显著下降。

在嘈杂的环境中,助听器佩戴者要更多地依赖唇读理解谈话。


04

进行听觉训练

聆听是指个体觉察、辨别、识别和理解听觉信号的能力,是需要学习的。

听障人士通过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补偿,虽然具备了对声音的感受能力,但并不能表示就能听懂声音,这种对声音的听觉能力,是后天学习的,它包括对声音的感知,搜寻,分析,综合,辨别,鉴赏,评价,回味,联想,储存等方面的能力,需要在训练和使用过程中获得并提高。

这种听觉能力与人的大脑有紧密联系,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有关,也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。

因此,听障者佩戴助听装置后,通过有针对性地听觉训练,听障人士是可以学会更好地聆听的,其听觉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。